Logo圖片

咖啡豆分級的大小事

在咖啡世界裡,並沒有一個世界通用的咖啡豆分級系統 

分級的目的,主要是提供咖啡師或是貿易商在採購時,有個概略的標準。而各國的分級,又會因為國情,咖啡發展史,咖啡特色,各有所異。
主要圖片
  •  
就像世界上很多產品一樣,咖啡也是有分各種不同規格跟等級。而這些標示,通常會用尾綴,或是代號標示。
 
『在咖啡世界裡,並沒有一個世界通用的咖啡豆分級系統』
 
分級的目的,主要是提供咖啡師或是貿易商在採購時,有個概略的標準。而各國的分級,又會因為國情,咖啡發展史,咖啡特色,各有所異。所以我們在看分級規則時,有幾點必須先了解:
  • 分級的標準,有好幾種,不同地區可能會使用不一樣的表述
  • 不同表準間很難互相對應。
  • 分級只是大略的參考,跟風味只有相對關係


分級的考試標準—

最常見的分級表準為尺寸,其次還有形狀,產地,質感。
通常分級代表著相對的品質,但不直接代表風味的好壞,豐富程度。

就像水果一樣,通常大顆的代表成長完整,營養足夠,因此可以長得比較飽滿,
所以在咖啡分級上,部分的標準是以大小(咖啡上稱之為目數)來分類。

但就如同一開始提到的,太大顆的也有可能因此風味不足,小顆的也有可能風味濃度較高。、
不過普通概論,等級高的相對於等級低的會有一些具體的優勢,
例如瑕疵率,豆像,呈現在風味上,通常會味道較乾淨,風味較明顯。
 

目數是什麼?—
 
粒徑分析上,咖啡豆尺寸的顆粒物,大部分會用篩網進行區分,
而"目數”擇為此分析的單位。一目為1/64英吋。
而咖啡通常會在12-20目之間。低於12目通常會認定為未成熟豆
 

琳琅滿目的各國分級—

就列舉幾個大家常看到的地區國家,讓大家了解一下細節,要先提的是,
這裡提到的是幾個主要常出現的標準,並不是全部。
也不要在市場上看到不在這個表中的等級,就以為別人標錯喔!


肯亞
等級 說明
AA   → 篩網的孔洞為7.20mm,這個等級為肯亞最高等級。
AB   → 此等級為6.2mm-6.8mm的混和品。
PB   → Peaberry的縮寫,又稱圓豆。
C     → 孔洞大小在4.8–5.6mm
TT   → 帶瑕疵豆。
T     → 瑕疵豆及不成熟豆,到這裡已經很少見了。
   
   
衣索比亞
衣索比亞是以G開頭,1 – 5作為分級。數字越小越好,主要看的是瑕疵率,
以「每300公克生豆,所能允許的瑕疵豆數量」為評測主要標準,但也包含了其他參考因素。
等級 瑕疵數
G1   → < 3
G2   → 4–12
G3   → 13–25
G4   → 26–45
G5   → 46–90
UG   → 排不進分級
   
值得一提的是,水洗沒有G4以下的等級,低於G3的統稱UG,因此會有很接近G3的UG水洗,也會有低於G5的超差水洗。


哥倫比亞
哥倫比亞主要以咖啡豆大小做為分級標準。
等級 說明
Supremo   → 17目
Excelso      → 14–16.5目


巴西
由高到低,分別是Stictly Soft, Soft, Softish, Hard, Riada, Rio, Rio Zona,
Hard以下為商業豆,市場商比較少見,通常出現在烘豆場跟貿易商之間。


中南美洲國家
大多數的中南美洲國家,以咖啡樹生長海拔為標準。但實際上所指的生長高度,各國卻都不太相同。
等級 說明
SHG/SHB   → Strictly High Grown / Strictly Hard Bean,極硬豆
HG/HB       → Hight Grown / Hard Bean,硬豆
其他           → 較低海拔的豆子,每個國家的名稱都不太一樣